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校企合作

基于“互联网+”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5-30 01:55|栏目: 校企合作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兴起。在这种大背景下,互联网+为高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高校与校企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机会。校企结合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为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7-014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准。“在以往的任何时候教育都是我们更加迫切的,人们在任何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望都是非常强烈的”这是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的一句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甚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近些年来培养大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热潮中,校企结合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了高校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该项活动应当受到教师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1 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1缺乏明确的目标,难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院校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难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是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是长期以来院校传统观念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学术研究就是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一定影响。学校都是按照传统道德教学观点进行教学,专业的设置也是全部的按照传统,没有充分地考虑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仅仅从学术角度着手来完成教学内容,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够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创新和完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传统化的培养方案与理念已然不能够满足教育的需求。这样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局限性的培养方案很难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阻碍作用。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更加重视区域的经济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更多的是要以这些为基础来进行设置的,这样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强的人才,可是在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中都没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大多数高校根据传统的专业设置来进行设置,缺少了創新创业此类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的课程及活动。学科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倘若忽视了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后,也同样会面临窘境。

1.3 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我国幅员辽阔,高校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疆域上,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进而在开设校企结合式创新创业活动时,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时围绕高校的教学理念、优势专业而开展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奉行的理念,在改革开放后才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了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的形式从侧面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起步时间是较晚的。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创新创业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来的,部分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所需的实践内容教学也不够重视,并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同时高校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匮乏,很多本科院校因为资金问题就降低了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视度。另外,在校企联合的培养计划中.部分高校较为形式化,仅使人才培养工作停留于表面,为大学生安排了联合企业的实习工作,便认为达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目的,这种形式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忽视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2.1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本科人才,高校便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改变传统化的课程编排模式,将培养应用型能力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加入日常教学中,并与企业相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机会,让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高校教师也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播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尝试到企业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让学生自主性参与实践中去。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味讲述理论性知识,学生没有实践性操作,便很难充分进行思考。开展校企结合形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也能够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化,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这些能力均是要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才能够实现的。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在实际构建方案时,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即在制定方案时,高校应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商讨创新创业活动开设的重要信息因素,诸如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注重培养方向、教学目标、培养内容及培养的规格等。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应迎合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在校企完成具体培养方案的评估指标商讨后,便应以重点培养能力为标准进行评估,例如,校企联合可将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互联网应用水准、市场敏锐度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应用型能力作为参照标准。在校企协同一致后,高校与企业再将“互联网+”模式融合到培养方案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现代化社会的结合度。

2.2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网络中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高校及企业应重视起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网络中均能够搜索到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网络上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也能够更多地运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及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模拟操作,为日后的实践性探索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例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让学生简单的创建网站,编写程序,设计相关网页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学生也能够在网络上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能够提升对创新创业的认同感及重视度,从而对校企结合形式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有了更强的接纳度。因而,高校及企业均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提升高校大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进而促使创新创业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2.3 采取校内外帮扶政策

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提供实践性创业环境,高校可加强与企业联合的强度,构建完善的校企帮扶制度,进而为学生创造更为成熟的创新创业环境,促使学生在面临问题及抉择时,能够有专业化的市场人员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另外,高校还可扩大校内外帮扶机制的范围,建议推出大学生创业市场准人、创业培训以及税费减免等帮扶政策,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宝贵机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校、企业及学生三方均是好处颇丰的,现今社会更加偏爱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一味采取理论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校企结合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活动便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高校及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校则可采取校内外帮扶政策,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成长环境。在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定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 入孵申请 会员登录
电话:电话:027-87559735 邮箱:kefu@jyv.cn 微信:JYCYZX
Copyright © 2021-2023 武汉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投诉反馈:tousu@jyv.cn
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宏宇楼1楼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9123号-2